【快讯】文化相通 经贸加强
本篇文章1920字,读完约5分钟
韩国演员在望京社区做泡菜给社区居民品尝。
单击此处可查看所有精彩的图像
人数急剧增加,在中国韩国人形成了韩国社区
长期以来,韩国人在海外生活最多的地方是美国,自1992年中国和韩国建设以来,更多的韩国人选择住在中国,生活,工作。 中国已经成为韩国人在海外的第二凝聚地。 据韩国相关部门和驻华韩国人会的初步统计,现在在中国生活、工作的韩国人约40万人,其中北京约10万人,山东青岛7万人,上海5万人,沈阳3万人,在辽宁大连和山东威海、烟台等地常住的韩国人也有5000人
除了短期居民,实际人数越来越多。 据估计,到2008年,常住和从事中国工作的韩国人有可能增加到100万人。
随着韩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和员工人数的增加,在韩国商人和学生稍微集中的地区形成了“韩国城”,像北京望京那样约有5万韩国人住在那里。 这里有韩式医院、商店、卡拉ok大厅、啤酒店等,韩国人即使不会说中文,在这些地方也不会感到不便。 沈阳西塔地区的商店街上,闪烁着韩语霓虹灯,聚集着数百家韩国公司和韩式饮食店,这里被称为“小首尔”。 据说西塔街是继美国洛杉矶韩国街之后世界上第二大的韩国风情商店街。
经济贸易加强,400万韩国人在中国生活
金先生在韩国大型驻华机构工作,家人和他一起来北京,孩子上学,妻子照顾家人,经常去打高尔夫球。 韩国人喜欢打高尔夫球,在中国的韩国家庭女性大多是丈夫上班,孩子上学后去打高尔夫球。 据说北京周边的多个高尔夫球场成了韩国女性平时经常聚集的地方。 她们在中国的生活看起来也很开心。
李宗勋曾经在一家韩国公司的中国上海事务所工作。 2004年6月,他在上海投资了约4万美元开了一家韩式酒吧。 酒吧越来越盛行,据说不仅韩国公司的中国驻华人员和韩国留学生,上海的当地客户也很多,月利润在5000美元左右。 韩国人完全利用中国的投资环境,以小资本创业,从事有特色的餐饮业、服装、饰品、化妆品等零售领域,便利店、桑拿浴、美容院等服务业。 李太俊在青岛开了一家眼镜店,说:“到去年为止,青岛的韩国个体经营者有1000多人,今年突然增加了100多人。 上海和北京地区的韩国商户也大幅增加。 ”。
以上情况在住在中国的韩国人中非常普遍。 中国和韩国的经贸关系越来越密切是中国韩国人增加的重要背景和原因。 中韩建立邦交时,双边贸易为50亿美元,预计2004年突破900亿美元,今年突破1000亿美元。 中国已经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最大的投资对象国和最大的出口对象国。 今年1月27日,韩国lg经济研究院发表了“韩国经济对中国的依赖度”的报告,立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据报告,截止到去年年末,韩国的2250万就业人口中,约有150万人从事对中国的进出口业务,加上家人,“有300万到400万人在中国生活”。
中韩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民间交流也日益增加。 建交之初,韩国人每年访华不过数万人,今年预计突破350万人,也就是说每天约有1万人访问中国观光。 这些交流迅速增加了韩国对中文人才的控诉。 因为学习中文成为韩国学生的人气选择,中文补习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在参加中文水平考试的人中,韩国人超过了60%。 另外,韩国100多所大学开设了中文专业。 现在在中国留学的韩国学生近5万人,接近外国留学生的一半。 在北京,大学集中的海淀区的五道口成为韩国人居住的地区,估计为2万人左右。 多个学生家长为了照顾上学的孩子在大学附近租了房子,当然这里形成了韩国人居住区。
文化相通,韩国人希望留在中国
文化相近也是很多韩国人选择在中国生活的重要原因。 两国不仅在地理上相邻,而且有“一衣带水”、“鸡犬相闻”,甚至是远流长的交往历史。 中国驻韩国大使金夏中说:“重视家人的中国人和外国人交换名片,确认对方的名字后,很容易知道采用和自己相同姓氏的外国人只有韩国人。 所以,中国人和韩国人乍一看是老相识,非常亲切。 ”。 韩国人有丰富的中国文化知识,同时完全保留了中国以前传来的文化。 韩国企业为了强调同事之间的团结,至今仍引用儒家的各种警句。 比如“以人为本”、“正道经营”等。 文化从以前流传下来的方面的共性使两国人民之间的信息表现变得更容易。 两国民间互相有好感,为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在中国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气氛。 根据今年6月10日日韩两国媒体发表的共同调查,90%的韩国市民不相信日本,但对中国有好感的韩国市民占65%。 另外,中国的生活费比韩国低得多,这也是很多人想留在中国的重要因素。 在沈阳住了10年的李潼国说,沈阳是东北第二大朝鲜族居住城市,气候非常接近韩国,语言、文化生活习惯也和韩国基本一致,住在沈阳西塔和韩国国内差不多。
(本报驻韩国特约记者沈林)
标题:【快讯】文化相通 经贸加强
地址:http://www.jtylhs.cn/zzjy/21031.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