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第一台TP801单板微型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本篇文章1758字,读完约4分钟
作者:刘川贤
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中国,即使去了那个理工科大学、研究院所,还有稍微重要的工矿公司的技术部门,也很少有人不知道tp801单板电脑这个产品。 因为我知道北京有北京工业大学及其电子工厂! 那么tp801单板电脑是怎么开发的呢?
1978年,经过文化大革命,我国高中教育、科学研究开始走上轨道时,对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动向敏感的我校二学部长横成珂老师,关注了海外70年代以后出现的最受欢迎的新技术——微型解决方案。 带领两系的几位老师(徐家栋、吴定荣、颜超、从喷气研究室调动的刘川贤)成立了自动化研究室。 目标是微解决方案及其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 为了壮大这个团队,他调动到陈平、71吨老师和原二系优秀毕业生的候选伯文等同志以及自装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 但是在改革开放之初,我们没有资金,没有原型,无法着手。 除了1979年一些同志参与了学校组织激光打印机的研究开发外(注:我校激光打印机获得了北京市1980年科技成果一等奖),大家依然是寻找和研究微解决方案资料的前期员工。 一个偶然的机会来了: 1980年初,香港一家企业在北京的展览会上展示了美国教育用的z80单板微机,在向参观者展示这台机器的功能时出现了故障。 参展的香港商人不擅长这台微机的具体技术,当时通过我校科学研究所的李世伟带到我的研究室给老师们看。 研究室的老师事先研究了微型解决方案的资料,聪明能干的吴定荣老师很快发现并处理了这台单板微机的故障。 第二天,港商得知这个微机修理的消息吓了一跳! 我以为北工大确实是内行。 因此,我提议把这台单板微机送到我们研究室,与我校合作进行微机的开发、研究和生产。 这对我们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 协议书规定这家港商负责海外芯片、零件的进口,我们负责软件和硬件线路的开发。 有了这个美国的原型,大家都很高兴,马上进行了反复实验。 徐家栋和颜超的两位老师把单片机的英语资料翻译成了中文。 吴定荣等老师仔细吃了那个硬件后,设计了新的单板刹车硬件。 侯伯文老师几个晚上就阅读并消化吸收了原型监视程序(这台机器的系统软件)。 侯老师还与吴老师密切合作,重组了新的单片机监视流程。 新型单板样机由研究室刘淑清等技术工人精心焊接。 新机器的内存是原来原型的4倍,功能也比原型丰富,可以直接用于工业自动化和教育实验。 新原型完成通过考试后,港商企业非常满意。 双方为这一新产品命名为tp801单板微机。 港商表示立即批量生产芯片和必要的设备,由北工大生产。 这时李世伟联系了我校的原三系电子工厂,让该工厂转换生产(该工厂以前生产稳定电源),专门生产tp801单片机。 就这样又有了几十个技术人员和工人制造商。 不久tp801单片机投入市场,研究室龚为珽等人的老师出版了关于单机的教材。 研究室老师发表的tp801单机原理及其应用的学习班相继召开。 教室在北京、全国举办了数十期,参加者蜂拥而至,效果显着。 报名教室的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中教师、科研部门、工厂的技术骨干。 因为当时的tp801单片机是我国第一台功能好、实用性强的单片机。 全国各地的工厂矿公司、研究所及大学纷纷前来购买。 各部门购买数十、数百台,清华大学一次购买100台的话,产品的供给可能跟不上需求。 北京工业大学也因此而享誉全国。 全国许多专家纷纷称赞北工大的tp801单片机是中国电子计算机迅速发展的里程碑北京工业大学电子厂是全国高校学校经营产业的典范! 等等。 北工大二系自动化研究室随后扩大到微机应用研究所。 基于现有成绩,他们继续努力,完成了tp803、tp805、tp807、tpstd等系列形式的工业微机和几十种接口板的开发。 工程项目的应用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同时为工程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做出了很多贡献。 这里不怎么说。
通过tp801单片机这个著名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实例,可以看到改革开放对中国科技进步、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起着多么大的促进作用! 我们北工大教职员团结合作,努力研究,不怕困难,大胆创新,从这种优秀的以前就流传下来了。 我们只要从这样优秀的以前流传下来,我们就能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北工大可以成为符合“211项目”要求的全国知名大学。 (作者: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产业教授)
标题:【快讯】第一台TP801单板微型计算机是怎样诞生的
地址:http://www.jtylhs.cn/zzjy/20987.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