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20多年兴衰沉浮 复旦诗人今返母校
本篇文章2516字,读完约6分钟
9月17日,“百年复旦诗歌日”。 复旦百年祭之年唯一——校友主办的庆祝活动在复旦逸夫楼开始。 高2米多,高70厘米的“铜书”静静地伫立着。 “复旦诗魂”这一铜雕刻来源于当时复旦诗社诗刊《诗耕地》的封面。
接下来是中国百年来,全大学中最大规模的学院派诗歌系列《复旦诗派诗歌系列》首发,丛书共计4部合集,12部个人诗集。 收录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150多名复旦诗社会员的1500多首诗作品。
中秋前的太阳很痛苦,但依然聚集着100名诗友。 其中,著名作家、资深学者、广告行业的巨子、媒体精英……晚上,可容纳500人的谢希德报告会久违地朗诵了诗。
“诗人”——中国现代文坛的传奇群体。 二十多年的兴衰,不知道他们的风景长还是沉默长。 但是,有些人是不可否认的。 今天诗人回来了。
二十年前,诗人就像“陈天桥”
据复旦诗社的第一代社长许德民先生介绍,80年代的诗人像现在的陈天桥一样受人敬仰。 如果把今天称为“网络时代”,那一年就是“文学时代”。 那时的文学青年是最优秀的青年,文学是青年最着迷的时尚,诗是最流行的校园文化,大部分大学生都在床上放诗集。
许德民向记者描绘了1980年在相辉堂举行的比赛诗会。 “过道里站着一切,各系都有自己的啦啦队。 朗读我的“心灵告白”,每三句就有掌声,最长的掌声持续了三分钟。 ”。
复旦诗社成立于1981年后,想进入诗社的同学非常多,每次都进行考试筛选。 因为是诗社,所以进入校内新华书店的诗集量急剧增加。 舒婷的“双桅船”在诗社的建议下,书店进了2000本,不到一周就卖完了。 诗社自己联系了600本《胧诗选》,中午一次被抢了空。
1984年,复旦大学生抒情诗选《海星》出版。 这本诗集是建国以来首次由大学生自制的抒情诗集,第一版印刷了3.8万册,之后多次印刷,用现在的语言来说是“人气很高的畅销书”。
80年代的校园里,成为诗人是我的骄傲。 第六位诗社社长刘原叙述了这样的事实: 90年代初,他的朋友在深圳炒股,想请某证券企业的老总吃饭,但经常被拒绝。 他知道那位老总当时是复旦的诗迷,请刘原打电话。 接到刘原的电话,老总吓了一跳,那天晚上邀请刘原吃饭,说:“我等不及见偶像了。” 刘元朋友试图炒股,老总一眨眼就答应了。
纯粹的“诗恋”浪漫的“诗婚”
担任诗社社长的杨宇东告诉记者,和现在开演唱会一样,当时的诗朗诵会也在各高中巡回举行,各学校的诗人喜欢串联。 上海另一家有名的高校诗社华东师范大学夏雨诗社和复旦诗社的联系最密切。 “我们开了半天的车赶到华师大,晚上住在他们的卧室里,一天过得很开心。 ”。 杨宇东说。
许德民的妻子郑洁,那一年是夏雨诗社的中坚。 “第一次看到她是在夏雨诗社举办的朗诵会,她是记者,舞台上的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之后,许德民和同学带着“海星”去华师大推销,在食堂门口卖了几十本。 利用“职务之便”,许德民专门请郑洁一本。 那天,郑洁回到卧室后,和室友躺在床上,依次读许德民的诗和诗集中的其他诗。
许德民称他们俩为“以正宗诗为媒介”。 “我们的婚礼也是独创性很强的‘婚礼诗会’,邀请诗人们回家,一起朗读他们带来的诗。 全国各地的诗人在同一时间从电报中传达了他们的诗。 那一刻的浪漫和神圣,只有诗才能体验到。 ”。
诗人“一夜之间消失”
诗陷入沉默,始于90年代初。 包括《诗耕地》在内的许多诗刊,都卷着旗帜鼓起来了。
冲击之一来自经济大潮。 数不胜数的诗人不输给寂寞,使才能富有。 不在家的诗人,能受到的关怀也越来越少了。 许德民称这种现象为“诗人一夜之间消失了”。
刘原认为90年代不缺少好诗也不缺少好诗人,缺乏发现。 “更多的诗是为了与其他出版社会交流《有关原稿》,从而受益。 真正的好诗因为没有“交换价值”而消失了。 甚至曾经的一流文学刊物也不能庸俗。 ”。
良心不守时,诗崩之势是必然的。
博客会促进诗的回归吗?
许德民说,这几年诗歌达到了能否复兴的重要拐点。
“过去,为了生活,诗人不得不跳槽,但在经历了多年功利社会的角逐后,诗人们体会到财富世界的成功,回到诗的身边,温暖和清新依然,《旧情复发》、《老房子容易燃烧》。 许德民埋头于这首诗歌的日活动是为了创造再次遇见诗人和诗歌的机会。
他想多次继续这个活动。 “将来每年都可以推出《复旦诗派诗选》,经过好几次10年、20年,我们的足迹就会清晰,诗人的足迹也不会再被中断而消失。 ”。
包括许德民在内的许多复旦诗人不约而同地说博客是今天传诗的好载体。 “与80年代承担了思想觉醒的使命不同,将来的诗越来越个性化、审美化,肯定没有比博客更好的职业生涯了。”
什么是“诗人气质”?
许德民:享受生命
诗人精神最重要的是对生命的重要性,对人性的关怀。 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直到21世纪,世界有比较统一的理念,和平与幸福是全世界人民的真正追求。 幸福的具体副本,无非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享受生命短暂的美丽和喜悦。 娱乐和乐趣成为生命最本质的诉求。 赚钱是手段,目的是享受。 所有文明的进化,文化的努力和经济的发展,其唯一目的是让人们在足够的时间和空之间享受生命。 是的,诗的全部意思是在生命本体的意义上插入自己脆弱的翅膀,在读诗的时候享受瞬间的美感、快感。
傅亮:不是“叛逆”或“浪漫”
很多人提到“诗人”,条件反射地认为是“疯狂”、“叛逆”、“恋爱浪漫”,这是很多误解。 比如“反骨精神”不能说是诗人的“专利”,不会写诗的人不是也很多吗? 我认为诗人的气质应该找到独特的方法参加社会,享受人生。
关于徐志摩式的“浪漫”,可能只出现在30年代还没有开放的历史阶段。 现在观念早就开放了,诗人在恋爱方面的“浪漫”已经没有特征了。
刘原:诗性即使是生命
对真正的文化人来说,即使面对生存危机,也应该紧紧握住手中的火炬。 作为诗人,特别是占诗歌发表平台的人,推进诗歌回归是理所当然的责任。
杜立德:比见面更怀念
一个诗人,写了一辈子。 即使诗只记住一两句,他也成功了。 对我来说,诗是永远留在我心中的美好回忆。 至于诗能不能复兴,没有必要强人所做。 美丽的东西总有一天会留下来成为古迹。 (作者:郑翌)
标题:【快讯】20多年兴衰沉浮 复旦诗人今返母校
地址:http://www.jtylhs.cn/zzjy/20988.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