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北京四中校史概略:1987
本篇文章3752字,读完约9分钟
1987年9月27日举行了创立80周年的大庆活动,5300多名毕业生回到学校参加了校庆。 中央和北京市领导人王震、李锡铭等出席了庆祝大会,陈云、彭真、徐前等成为校庆题词。 学校和校友会编纂了《北京四中建校八十周年纪念册》和《北京四中校友通讯录》,拍摄了《八十周年校庆》彩色电影。
同年,高三学生张燕平获得了第18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铜牌奖。
1987年举行了北京四中第一届教职员运动会。 北京第一届艺术大奖赛举行了。
988年学校制定了《三年计划》,强调立足四中实际,在继承发扬四中优良之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多次把德、智、体、美、劳动的全面快速发展和因材施教结合起来。 课堂上多次牢牢抓住重视课外、基础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常规工作把开展教育科研的多次全面科学管理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相结合。 同年,把四中改为三年制高级中学。 学校教师进行职称评定,被选为高级教师者49人,占教师人数的40%。
1988年接待外宾参观团31人,共计513人。 刘秀莹校长访问了英国、瑞士。
1989年,学生宿舍建成,大操场修好,至此,新校舍全部竣工,总建筑面积25600平方米,共投资1600万元。 新图书馆藏书十万册。 学校广泛开展课外活动。 高二燕京获得了第20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银牌奖。
重视体育训练是从四中以前流传下来的,1989年获得了男子篮球北京市高中联赛冠军、北京市三种球类篮球冠军、北京市“中华杯振兴”篮球冠军,首次获得“三连冠”。 连续12年被选为实施《国家运动标准》的先进单位。
北京四中出生的教育促进基金成立于1990年2月。 其宗旨是尊敬老师,重视教育,发扬“四中精神”,促进中华民族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1990年全校共有学生1006人(男性586人,女性420人),高中3年级共计23个班。 全校教职员240名,其中教师123名(男性63名,女性60名),大学本科以上学历112名,大专学历11名。
1990年,四中学生参加了第十一届亚运会团体体操表演。 高三学生张朝晖获得了第三十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金牌。 本年度在国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等学科竞赛中,100多人获得了全国或市级竞赛1、2、3等奖。 三个集团获得了市级团体奖。 高三学生张翔获得北京市高考理工科“状元”。 1990年应届毕业生290人参加大学入学考试,284人被录用,升学率为98%。 其中215人升入全国要点大学,升为清华47人,北大23人。 最后的中学3年级毕业,到此为止,67年高中6年的学制结束了。
从1990年开始全校学生实施统一制服。
1990年10月邱济隆担任校长。 11月4日,男子篮球队在广州全国中学生篮球比赛中获得第五名。
1991年9月学校制定了《1991-1994年三年计划》。 三年计划的修改和明确的四中力、学指导思想是:在四中优良反复发扬之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多次德、智、体全面快速发展与学生个性快速发展相结合。 把常规工作抓好多次开展教育科研多次全面科学管理和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结合起来。
1991年10月总务部固定资产验证,图书馆藏书106268本,教育设备8276件,电气化教育设备500件,体育设备346件,乐器92件。
1991年10月,李裕浙江省担任党总书记。 12月30日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教职员新年文艺公演会,教职员全体参加了公演。
高二学生夏磊获得了1991年第22届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牌。
1992年3月在学生食堂实施了营养分配,成为全市第一所试行学校。 4月,北京市教育局监督学校来学校三天,进行全面监督检查。 5月和10月分别举办了全市中学外语和数学研讨会。 10月国际校长会议80名校长来到学校开会、参观和活动了一天。 12月学校教代会通过了第三次结构工资改革方案。
1992年9月27日,举办了85周年的学园祭,返校出身的3500多人参加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成武等参加了大会。 陈云、荣高棠等是校庆的题词。 雷洁琼、中宣部副部长聂大江等为刘景昆、张子锷纪念铜像落成揭幕。 校友参观了8月刚翻修完的老校长办公室。 出版了纪念刘、张二老的专辑《一代名士》和《北京四中》的简介绘本。
四中建学校85年来培养了毕业生26000多人。
1992年高中毕业生328人,其中25人升入要点大学。 303人高考,理科考生247人,平均成绩568分。 文科考生56人,平均成绩467分。 北京市理科考生前50名中,4人中占18名。 文科考生前50名中,4人占12人。 文理科有261人进入要点大学,占考生总数的86%。 其中考上清华大学的有86人,上北大的有28人。
高三学生郑页获得了第24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的金牌。 学校表彰和推进高三学生秦占良同学的典型事迹。
1992年底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七次代表大会,邱济隆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北京市市委委员。
1993年4月入选北京市“全面育人特生成绩显着”学校。 同年,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体育委员会评价为“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 同年,由国家教育委员会明确为全国高中课程改革试验学校。
1993年9月,学校颁发了第一届“施乐奖教育金”和“施乐奖学金”。 五名教员,九名获奖学生。
1993年9月,美国帕克市帕克中学的师生一行12人和澳大利亚悉尼市的奥斯肯波克中学的师生一行24人来到学校访问,三国三校的师生一起联欢。
1993年11月4日,中国男子篮球队以邱济隆校长为团长,一行15人访问台湾,与台北市南山中学等学校进行友谊比赛。 同年,学校派遣王思敏等3名英语教师到美国、澳大利亚进修英语一年或半年。
1993年2月22日,北京四中学友会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诗人、学者冯至教授去世,享年88岁。
1994年2月,邱济隆校长率领四中学生访美团到美国犹他州帕克市访问帕克中学,受到热情接待。
1994年我校获得“全国中学生篮球比赛”第四名,获得北京市“德育业先进集团”和“首都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1994年9月学校制定了《1994-1997年三年计划》。
1994年9月全校教职员在金台酒店庆祝了第十个教师节。 同年12月毕业生代表100多人在柳泉居开会庆祝校友会成立10周年。
从1994年开始,北京四中不参加北京市统一考试。
1995年四中高考成绩优异。 高中毕业生330人中,推荐清华大学、北大等学校16人,报考了314人(文科67人,理科247人)。 我校文科高考人均542.55分,理科人均570.85分,继续双双位居全市第一。 要点上大学的占87%。 北京市文科前50名中本校占12名,理科前50名中本校占20名。 段楠以610分获得全市文科状元。 清华大学、北大入学的共计168人,占毕业生的51%。 清华大学入学的有93人,北京大学入学的有75人,北京医科大学入学的有23人。 我校毕业生分别上了全国42所大学。
1995年招募了高一学生403人,来自134所中学。 录取分数600分是必须分,590分是选考分,全市要点高中录取分数名列前茅。
1995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为我校青年教师开设教育学硕士课程,不离开生产学习3年,通过国家考试,可以取得硕士学位。 我校有28名青年教师参加这个研究生班学习。
1995年9月,邱济隆校长被选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校长。
北京市政府捐赠270万元修理校舍,前期装修图书馆和食堂。 图书馆的大厅是花岗岩的地面。 我校筹措资金在操场西北角修建了综合大楼。
佐贺北高中的430名教师于11月来到学校,进行了联欢。 两所学校的学生在礼堂表演了节目,在体育馆举行了篮球比赛。
1995年在北京市实施了“国家运动标准”模范学校。
1995年8月,我校为了支援老区,免费招募山东省沂蒙老区的4名中学毕业生来北京上高中。
1995年11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江泽民和一些中央领导人来四中视察。 北京市委书记尉健行,市长李其炎随行而来。 江泽民主席说:“久闻大名(指四中),如雷贯耳。 来这里,真幸运。 ”。邱济隆校长报告了四中的基本情况。 江主席和老师座谈后参观了校园,离开学校时和老师一起拍照留念。 视察大约花了一个小时。
1996年高考,我校合格清华90人,北大82人,人大18人,升入大学者占毕业生的86%。 高考的成绩是全市第一。
在1996年的中考中,我校的提段线是600分,610分是必录线,依然是全市之首。
暑假一次班主任研讨会在学校举办,去了山东长岛旅行。 从1991年开始每年有几名教师受到毕业生基金会的奖励,接受香港、俄罗斯的考察访问,今年有6名教职员进行了去泰国的旅行调查。 8月国际图联大会在北京召开,一些代表来四中图书馆参观。
四中合唱团获得北京市第五届中小学合唱节二等奖。
8月末,教学楼、科技楼的修理完成。
9月成立了“九十周年校庆筹备组”。
月末邱济隆校长等4人在丹麦、瑞典、挪威就职。
我校12名贫困学生首次获得“助学工程”助学金。
12月28日,北京音乐厅举行了“97北京四中音乐会”。
1997年5月。 全校掀起了欢迎香港回归的活动热潮。
标题:【快讯】北京四中校史概略:1987
地址:http://www.jtylhs.cn/zzjy/20977.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