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郑州新闻网”,在这里您可以浏览到郑州发生的大小事,我们致力于为网民提供郑州新闻、健康,娱乐 、女性、房产、影视、图片,汽车等生活信息传播服务。

主页 > 郑州教育 > 【快讯】祖国为什么是母亲不是父亲?

【快讯】祖国为什么是母亲不是父亲?

来源:郑州新闻网作者:锦体更新时间:2021-01-30 04:19:01阅读:

本篇文章2593字,读完约6分钟

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这应该不是什么难问题。 “祖国之母”这个词,早就成了固定的组合。

母亲节刚过去,壹读君(微信: yiduiread )冷静地靠在墙上想:为什么你认为祖国不是父亲而是母亲?

“祖国”其实是男性的话

祖国,《国语词典》解释说“有祖先的国家”。

“祖”字来自武士,最初是祭祀祖先的神殿。 在以前流传的父系社会和“君臣父子”的伦理体系中,这个词明显与男性相关,是阳性的词。

中国的古人把祖国比作母亲,“论语”有“父亲之国”,“孟子”有“父母之国”,都有祖国的意思。 但是,“父母亲的国家”没有性别差异,其第一个表现是身份归属的关系,是父母居住的国家,“祖国”仿佛是“祖先居住的地方”。 这些不像后来的“祖国之母”,直接把国家比作母亲,而是含有“养育之恩”。

【快讯】祖国为什么是母亲不是父亲?

然后,出现了“祖国”一词,很慢——大致上很晚到达明代,在官方的历史地理文献中,他说:“梅德纳国(梅迪纳),也就是回到祖国。” 意思是回(穆斯林)祖先住的地方是麦迪纳。 在随后的几百年里,“祖国”大多不是中原居民对本国的称呼,而是专门针对其他民族的。

【快讯】祖国为什么是母亲不是父亲?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祖国”一词接近我们现在熟悉的意义和用法,被中国人用来称呼自己的国家。 比如1903年,邹容在《革命军》中写道:“我的祖国今天病了,死了,想吃灵药,不是投宝而生吗?” 1905年的“申报”上写着留学[微博]生的文案。 “生等游学美国,怀了祖国。 ”。

【快讯】祖国为什么是母亲不是父亲?

而且,“母亲”的意向与“祖国”密切相关。

在与西方人的交流中,中国人发现欧洲人非常喜欢把母亲比作祖国。 在英语中,祖国是“motherland”“mother country”,也是俄罗斯和德国诗人的一代,在诗句中将祖国比作母亲。

19世纪的德国诗人海涅也在《德国,冬天的童话》中将德国比作巨人[微博]泰坦的大地之母。

这时的中国人敏锐地捕捉这个比喻,发现它特别适合这个时代的中国人对中国的感情。

为什么祖国变成了“母亲”?

20世纪初,民族主义思潮在中国兴起不久。 大部分民众结束了粮食和纳税,在乱世丧命,完全没有关注“国家”“民族”的概念。

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先进经验之一是,必须用民族主义唤起大众对“中国”这个共同体的认可和忠诚,动员大众的力量,争取国家独立和强大。

为了启蒙民众,最好的比喻是用母亲和孩子的血缘关系模拟民族/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把抽象的“国家”具体化为一个体格化的“母亲”。

而且,代表以前流传下来的社会父权和压迫的“父亲”一词更符合“君臣父子”的封建王朝,是抵抗的对象,不具备代表“国家”这一新形象的资格。

祖国是母亲,就像母亲养育、教育孩子一样,意味着人民有养育之恩。 作为被养育的“孩子”,人民也有义务“祖国的母亲”忠诚,奉献自己的一切。 特别是在饱受屈辱的近代中国,被比作饱受侮辱、痛苦的母亲的时候,作为“孩子”的民众不会为了“她”过火。 严重的不道德。

【快讯】祖国为什么是母亲不是父亲?

所以,在20世纪初的中国诗歌中,“祖国”继续被含蓄为“母亲”。 这样的比喻确实对呼吁国民实现国家自由独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听一多的《七子歌》。 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旅顺和大连)被比作中国母亲离散的七个孩子,“母亲! 我会回来的,妈妈! ”。

比如胡风在1940年代写道“为祖国唱歌”。

为你生了我

告诉我什么是爱和恨

在爱中痛苦的是

在痛苦中辗转

但依然是

我希望你能给我力量

我死亡的祖国!

虽然没有使用“母亲”一词,但很明显诗人把祖国写为母亲的人格。

另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这个时代诗人所比喻的“祖国”和“母亲”,都是文化和地理意义上的中国,不是政治意义上的民国政权。

“祖国之母”在中国的历史只有40年

中国人心中的“祖国”和“母亲”的亲密关系也受到了前苏联的深刻影响。

前苏联是喜欢把祖国比作母亲的国家,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呼吁民众抵抗德国的入侵,在很多普及中采用了“祖国母亲”的形象。 比如这些典型的海报↓

20世纪50年代,许多苏联歌曲被中国多家媒体转载,其中最有名的歌曲是《祖国进行曲》。 这首歌是苏联的第二国歌,歌词写如下。

我们爱祖国就像恋人,我们孝顺祖国就像母亲。

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它有无数的田地和森林。

我们没见过其他国家,这样可以自由呼吸。

我们没见过其他国家,这样可以自由呼吸。

诗人们也在讴歌苏联的母亲。 例如,前苏联抒情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在《俄罗斯之歌》中写道。

苏联国家足球队

我们亲爱的母亲

我们怎么能使用高尚的语言?

我是来呼唤你的伟大功绩的

前苏联把“祖国”和“母亲”联系起来的是二战后有名的雕刻“祖国母亲”。 1966年世界闻名的前苏联雕刻家武切季奇等设计和创作,基座高104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雕刻之一。

在斯大林格勒(现在的伏尔加格勒)的伏尔加河岸边,“祖国之母”向苏联敌人举起长剑,挥手呼吁人民。

当然,过度泛滥的推进也在前苏联民众中引起了一点反心理。 例如,在苏联社会生活不好的赫鲁晓夫时代,非常挑剔的前苏联著名笑话说:

赫鲁晓夫访问了学校。 他对学生说:“你妈妈是谁? ”。

他说:“是苏联! ”。

赫鲁晓夫又说:“长大后想成为什么? ”。

学生说“孤儿”。

必须读壹君(微信: yiduiread )来证明。 今天我们对“祖国之母”一词特别熟悉,这句话真的成了固定的组合,其实很慢。

从上世纪初开始,中国知识分子和文人就一直使用隐喻接受“祖国”是“母亲”的关系,在前苏联的文艺作品中也输入了很多关于“祖国母亲”的歌,但直接采用“祖国母亲”这个固定词的人很少。

这句话大规模出现在中文文案、诗歌中,产生于70、80年代。 在这些文革后复活的文艺作品中,祖国再次被描绘成苦难深重的母亲,终于结束了黑暗的历史,走向了繁荣富强。 进入90年代以来,“祖国之母”一词成为民众最常用的对爱国的感情表现。

【快讯】祖国为什么是母亲不是父亲?

但是对“祖国”和“母亲”的比喻来说,固定词组的形成意味着语言的活力消失了。

因为“祖国之母”一词已经深入人心,年轻一代已经不太感受到这个比喻刚诞生时的冲击和力量。 每个人都可以拿到,成为了缺乏新意和想象力的短语。 但是,“祖国-民众”“母亲-孩子”的关系也随着这个比喻的普及,一般被认为是启典之义。 孩子对母亲的孝顺,也隐含地成为了对国家的忠诚。

【快讯】祖国为什么是母亲不是父亲?

(声明:本文只是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的角度。 )

标题:【快讯】祖国为什么是母亲不是父亲?

地址:http://www.jtylhs.cn/zzjy/20321.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郑州新闻网阅读排行榜

郑州新闻网介绍

郑州新闻网立足郑州,纵览世界,依托郑州资讯优势,通过互联网提供最新、最快、最鲜活新闻资讯。为促进郑州市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信息化服务,为郑州扩大开放、走向世界服务。利用网络手段综合性、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郑州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的新闻、信息,引导郑州新闻的舆论导向,能过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发布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多方位资讯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