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法理学论述题解析
本篇文章1940字,读完约5分钟
主持人:李红勃老师是我们新东方北斗星学校发表法理论题文章的老师,考试前给考生在论题方面一点预测,很多考生也喜欢他。 请李红博老师教我今年法理论问题这方面的命题方法。
李红勃:法理学是法学的基础学科,第一卷客观问题有20多分问题,另外每年以前流传的论述问题一定有法理学问题。 刚才郑老师也说今年有新的变化。 从法理到简单的解答,法理在简单的解答中,这也可以说是今年司法考试意外的新现象。 我认为这种现象其实反映了司法考试越来越和我们现在的高等法学教育联系在一起。 考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是今年新增加的考点,我们知道依法治国,自1997年提出以来今年是10周年,因此是值得关注的话题,法制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度的完整性。 所以用今年的简单解答直接考试法学的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也是很罕见的地方。
另外,在论述问题上,我看到这几年论述问题的出题点关注公务法,刚才林先生讲授行政法几乎每年都在考试,另一个是结合司法这个问题来谈。 关于今年没有诉讼,这是追求这种以前流传的法律理念在现代社会中遇到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今年讲课时一直强调的要点,是法制现代化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实际上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也就是说,这个论说问题没有给你解答的立场时,最重要的是选择自己能把握的立场。 我想这里面有这样的立场。
第一个是法律理念的现代化问题。 法制现代化还包括制度现代化。 包括理念的现代化。 我们以前传达的法律理念有很多优点。 例如,在理论法的结合、德主刑辅、法律副本方面表现为家族本位。 等级有序,纠纷处理机制方面以调节为主,没有诉讼,越来越多的希望以调节的方法处理。 我不想提起诉讼。
在这份资料中看到古人是这样认为的,结果这几年诉讼率增加了,实际上可以从法律理念的现代化中更新立场。 古人强调以尽量不提起诉讼的方式处理争端,但现在的公民很可能赞同诉讼这一争端处理机制,这表明我们国家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是更新法制理念的问题,这是处理问题的立场 另一个可能是更深的立场。 没有诉讼是很早以前就传来了重视调节。 现在相反很多人热衷于诉讼。 这里面可能有需要反省和反省的东西。 有可以参考我们以前的传说的东西吗? 有应该吸收的东西吗? 我们现在热衷于诉讼是肯定的现象吗? 也就是说,第二个立场可以从诉讼增加和期待性纠纷处理机构的立场开始。 也就是说,矛盾增加,诉讼也增加,但绝对不是好现象。 例如,我们还必须考虑是否可以用以前就重视协调的其他非诉讼性方法处理这场争端。
所以,这个问题其实是我们专心致志地讲述班级论题讲义的主题2和主题8,我们在谈论这样的问题。 法律从以前就传下来,法制现代化,然后是纠纷处理机制多元化的问题。 把这两个结合起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话,可能是比较好的立场或者比较高的境界。 我先说这么多。
主持人:张伟是今年参加司法考试的考生,从你的角度谈谈你对今年司法考试问题的看法。
张伟(学生):我觉得一卷做的感觉会好一点,但是做刑法问题相对来说感觉很好,有点容易掌握。 我没想到卷四会会考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但没想到司法考试有这样政治色彩很强的主题。 总体上我觉得难度比去年低一点。
主持人:我们还请来去年参加司法考试的考生蒙宾,以来人的立场谈谈今年的司考主题。 蒙宾参加了多年司法考试,终于以高分通过了2006年司法考试。 备注复习考试有很多心得,请与大家交流。
蒙彬(老生代表):我想从法律考试到司考,没有经历过法律考试,从2002年的司法考试到今年07年的司法考试,这个命题的规则应该整体上加强了理解。 司法部的观点是防止学习机械化的考生反复通过司法考试。
从今年07年的考试问题来看,卷一相相对于06年可能有点简单,占地面积广,但卷二很难从以前流传下来的刑法,行政法上比06年简单一点。 对卷三来说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每个问题都有小陷阱,所以可能很多考生出来后觉得今年的卷三没关系。 自从07年司法考试题出来后,他觉得今年卷三还有点难,可能证明出题人在各题中都设置了陷井。
最后,我想说卷四,因为9月12日我的博客上刊登了“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论题,因为当时刚打开的博客,很多人还不太清楚,知道这个主题的人也不多,我们也有这个预测。 对于我的朋友雷振先生,我们通过多年的经验简单地预测了刑法示范问题的考点。 其实预测很简单。 其实每年的考点总是考点。 特别是刑法中,绑架、敲诈、抢劫、故意杀人和刑事责任这些考点不是客观的选择问题,而是主观的模范问题。 虽然这个我们今年预测的刑法问题不能与具体事件完全一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特别是根据各方面情况的调整和变化,本网提供的所有考试新闻仅供参考,考生请根据权威部门发表的正式消息。
标题:【快讯】法理学论述题解析
地址:http://www.jtylhs.cn/zzjy/20885.html
免责声明:郑州新闻网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之一,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郑州新闻网的作者将予以删除。
上一篇:【快讯】(三)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